高三语文教案-齐桓晋文之事教案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6-03-05 18:15:28
语文教案对我们学好高中语文有很大的帮助,能够让我们掌握课本上的重点内容,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有目的性了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三语文教案-齐桓晋文之事教案,供大家阅读和参考。
●教学目标
知识目标
(1)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、虚词及句式,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。
(2)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。
(3)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。
●能力目标
研读、鉴赏
(1)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。
(2)善于切分课文这样的没有明显标志的长文章。
(3)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。
●德育目标
孟子的主张
(1)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。
(2)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。
(3)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。
●教学重点
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、虚词及句式,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。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。
●教学难点
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、虚词及句式,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。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。
●课时安排
二课时。第一课时主要朗诵并疏通课文,理解课文思想内容。第二课时,安排开展研究性学习。课前准备: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孟子及其散文的有关资料进行研究,分析归纳,初步形成自己的某一个观点。
●教学方法
1.提倡学生在浅显容易的问题上的自主学习。
2.“品读—欣赏”法。在学生自我疏通文字的基础上抓住行文关键,提取精要部分,进行重点分析,充分展开对重点部分的学习。可以反复诵读、品味,教师引导深入分析。
3.深思、讨论法,也可以看做是研究性学习。教师提出课题,课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关于资料搜集、筛选、运用的指导,引发课上的讨论和课后的深入学习。
●教学用具
不拘形式的“预习提纲”。图书馆关于孟子的有关资料,学生网吧。
●预习要求
温习本册第4课《孔孟》,阅读郭预衡的《孟子简介》,标记要点:示例: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,其主要方面归列如下:①民本主义思想;②邦国的主权在民;③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;④政事以民为归宿;⑤用人以民意为准:⑥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;⑦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;⑧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。
指导学生本课的学习方法,预习课文:1.文体切入法。作为一部对话体的散文集中的代表篇目,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读法。可以抓住对话体的特点切入课文,也可以抓住散文的特点切入课文。2.文采欣赏法。本文有的段落以生动的比喻论说难以讲清的道理,有的段落用气势磅礴的排比,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,有的段落以深入浅出的类比分析醒人愚顽,有的段落则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展望未来。可以说奇思妙想在文章之中层出不穷,谈话者闪烁的智慧的光芒引人入胜。细细品味,一定会感受到课文的特有的文采。3.胜负预测法。预测式读书方法有多种,可以预测文章的内容,包括事件的过程和结果,人物的命运和归宿,物质的现在和将来;也可以预测文章的写作方法,比如,议论文,可以预测论证方法的选择和使用,也可以预测论据的取舍和安排,还可以预测作者思路的曲折变化。预测法的第二步是对比原文,分析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或相近的地方,或者有哪些不同或错误的地方。第三步还可以闭上原文,重新回忆一遍,从而加深理解。
●学习导航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语
在两千多年前,中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,产生过驰骋其想像、自由其意识、生发其学说、论辩其观念的诸子百家。孟子,以其思想的博大、政治的精通、现实精神的坚强和滔滔的雄辩口才,雄居“亚圣”之位,使儒学得以发展,“孔孟之道”不仅成为儒学的代名词,而且在某种意义上,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旗帜。他的散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从这节课开始,我们将全面研究一下这位先贤的思想以及其光耀千古的论辩艺术。(板书:齐桓晋文之事)
战国时期,列强纷争,以征伐为能事,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“莅中国而抚四夷”的霸主地位。对外连年征战,对内盘剥人民,于是就出现“争地以战,杀人盈野;争城以战,杀人盈城”(《孟子•离娄上》)的惨烈局面,致使广大人民“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蓄妻子;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”,过着苦难的生活。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,齐宣王子承父业,野心勃勃,在稷下扩置学宫,招揽学士,任其讲学议论。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。于是,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,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,阐发他的“发政施仁”,改革政治,实行“王道”的主张了,这就是本文所述故事的背景。
二、整体初读
(一)角色模拟,通过朗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层次。
1.找一位文言功底不错的同学朗读齐宣王的“问话”,教师则朗读孟子的“回话”。朗读过程中,要随时纠正误读、破读。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跟着默读,逐渐进入角色。
2.分男女两组分别朗读“问话”与“回话”,要求不出现误读、破读,并思考孟子和齐宣王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,结构层次作怎样的安排。
(二)明确课文的内容和层次:
开头至“王请度之”为第一部分,主要写齐宣王未实行王道,不是不能,而是不为。
从“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”至“孰能御之”为第二部分,从反面论述“霸道”的危害,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,放弃霸道,实行王道。
从“王曰:‘吾惛,不能进于是矣’”到篇末为第三部分,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。
三、疏通并理解课文
(一)字斟句酌,通过串译积累文言实词、虚词及文言句式。
1.学习课文第一层(从开头到“则王乎”)。阅读之后要求能翻译原文,懂得“是以”属固定词语,“臣未之闻也”属宾语前置句;(已注释的词句属特殊用法的要突出强调,下同)明确本层内容并板书:“切入点:‘霸道’,话题转换:‘王道’。”
2.学习课文第二层(从“曰:德何如,则可以王矣”到“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”)。分角色朗读,明确“保民而王”的政治主张,体会“以羊易牛”的阐发艺术,强调宾语前置句(“莫之能御”)、“之”字的区分(“臣固知王之不忍也”“牛何之”“王见之”)、兼词“诸”字等知识点。明确本层内容并板书:保民而王。
3.学习课文第三层(从“王说”到“王请度之”),以练习代讲解,“逼”着学生自学。
练习设计如下:
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。
a.夫我乃行之,反而求之(这样)
b.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,何以异(区别)
c.是诚不能也(的确)
d.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类也(行王道)
e.王请度之(估量)
②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a.然则一羽不举,为不用力焉;舆薪之不见,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保,为不用恩焉。
译:这样看来,一根羽毛拿不起来,是因为不愿用力;一车木柴看不见,是因为不愿用视力;百姓不被爱护,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。
b.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译:尊奉自家的长辈,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;爱抚自家的儿童,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。
③孟子善于设喻论证。用“力举百钧而不能举一羽”“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”来比喻(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);用“挟太山以超北海”和“为长者折枝”来比喻(故王之不王,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)。请用原文作答。
④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,并用两个字归纳孟子为宣王指明的方向:
王之不王,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 推恩(板书)
4.学习课文第4层次“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”到“孰能御之”。
在熟读课文、弄清文意的基础上,重点点拨以下知识:
①使动用法:危(士臣)/朝(秦楚)
②一词多义:抑(“抑王兴甲兵”“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”)/若(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”“其若是”)。
③特殊句子:若是其甚与/何以异于邹敌楚哉
5.学习课文第五层次“王曰:‘吾惛,不能进于是矣。’”到篇末。
结合高一学过的《寡人之于国也》(有一段文字基本相同),在“译”字上作文章,在“背”字上下功夫。译原文应重点提示“进”“愿”“恒心”“仰”“俯”“谨”“孝悌”等词语;背课文要抓住行文思路——使百姓有恒产,足以饱身养家,施以礼义道德教育。
内容理解:两条实行仁政的基本措施:①制民之产,使民有五亩之宅,百亩之田;②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。(并板书)
(二)探究小结:本文中出现的疑问句比较多,请逐一挑选出来,进行分类总结。
示例:本文中出现的疑问句有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。其中一般疑问句有:“齐桓、晋文之事,可得闻乎?”“德何如,则可以王矣?”“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”“不识有诸?”“彼恶知之?”“则牛羊何择焉?”“独何与?”“则王以为孰胜?”。这些语句分别用下列疑问词表疑问:乎、何、哉、诸、恶、焉、与(欤)和孰。其中“何”与“孰”是疑问代词,其他是疑问语气词。文章中的反问句有“何可废也?”“而王岂为是哉?”“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?”这些语句都是用疑问副词来表反问的,分别是:何、岂、焉。
(三)学生对本课层次及内容小结
明确:从齐宣王的问题变化上可以看出他的关注点的变化,由此可见,孟子的诱导重点不断深化,从这个角度来说,本文可以分为五段:第一段从开头到“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”,是提出中心的部分。第二段从“若寡人者”到“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”,主要论述“保民而王”的前提。第三段从“王说,曰”到“王请度之”,论述“保民而王”还要有推恩于民的具体行动。第四段从“抑王兴甲兵”到“孰能御之”,旨在说明只有行王道才是前途光明的。第五段从“王曰”到最后,主要是孟子阐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。
(四)深入研习,欣赏品味。
请同学从文中找出承载孟子政治思想主张的语句,并说说自己的理解。
示例:从本课来看,孟子的“王道”和“仁政”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:一是“保民”。即对人民不要一味压榨,要采取保护的政策。“制民之产”,使人民得到耕种的土地:“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”,使人民得到温饱。而后“申之以孝悌之义”,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,达到社会的安定。(富而后教)二是“敬德”“推恩”。孟子认为,实现“王道”,实行“仁政”,关键在于国君,而且是在于国君的“德”。他说:齐宣王有“不忍”之心,“是心足以王矣”。可见,在他看来,“仁心”是“仁政”的基础,而要真正实行仁政,便要“推恩”,即以“仁心”为起点,使其发扬、推广,由小及大,由近及远,推己及人以国君的高尚道德来感化人民,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。
(还可以从一些人们常见的句子的分析理解并延伸开去,如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“不为”与“不能”之别等)
(五)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势利导,说服齐宣王采纳“保民而王”的主张的过程。请根据课文,梳理文章思路,体会《孟子》的论辩特色,填写其他的空白。
第一步引导: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。内容要点:“无以,则王乎?”“保民,而王莫之能御也。”引导方法: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
第二步引导: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“保民而王”的条件。内容要点:“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”“是乃仁术也。”引导方法: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。
第三步引导:引导宣王认识“不忍之心”为什么合于“保民而王”的条件。内容要点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;天下可运于掌。”“推恩足以保四海。”引导方法: A 。
第四步引导:为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“保民而王”并非不能而是“不为”。内容要点:“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”“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故王之不王,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”引导方法: B 。
第五步引导:指出宣王的大欲,并明言“以若所为”则“大欲”不能实现。内容要点:“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”“王之所大欲,可知已。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,而抚四夷也。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引导方法: C 。
第六步引导:引导宣王认识行霸道必败,行王道必胜的道理,要他采用“保民而王”的主张。内容要点: D 。引导方法:举邹楚之战说明行霸道必败(以小敌大,以寡敌众,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);再举“天下归心之状”说明行“王道”必胜。
第七步引导:阐述“保民而王”的具体措施。内容要点: E 。
(答案要点:A.引《诗经》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”说明“推恩”与“保民”的关系。B.以“挟太山以超北海”“为长者折枝”为喻,说明民之未保,“非不能”,实“不为”。C.以“缘木求鱼”为喻D.“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,海内之地,方千里者九,齐集有其一,以一服八,何以异于邹敌楚哉!盖亦反其本矣。”“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,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;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诉于王。其若是,孰能御之!”E.“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”“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”“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”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”)
高三语文教案-齐桓晋文之事教案是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,希望我们能够好好阅读高中语文教案,更多的高中语文教案内容请查阅学大教育网。
热门资讯
-
新学期最重要的是,让孩子知道,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!
2018-09-25 -
【学大教育第17个教师节】老师您辛苦了!
2018-09-25 -
★2018年浙江台州中考分数线正式公布
2018-06-22 -
2018年台州市普通高中录取最少控制分数线公布
2018-06-21 -
2018年台州中考时间【6月13日-15日】
2018-05-23 -
★台州高考生去哪儿能找到补习班
2018-05-23 -
★台州高考生成绩不太好,想补习怎么办
2018-05-23 -
★台州高考生想补习的话,去哪家合适靠谱些
2018-05-23 -
2018年台州高考生怎样参加辅导班
2018-05-17
热门问题
-
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?
2021-09-03 -
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?
2021-09-03 -
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?
2021-08-13 -
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?
2021-06-25 -
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?
2021-06-25 -
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?
2021-06-18 -
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?
2021-06-18 -
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?
2021-06-04